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31
浏览 次
促经济、谋发展,“项目清单”惠民生
大许镇紧紧围绕建设美丽铜山“四高地一福地”战略目标,通过大兴“五种风气”、抬高工作标杆、提升能力水平、强化担当作为,全面开动“建设产业强镇、打造区域中心”快车。
一是展动“双辣”富民翅膀。大许镇是农业大镇,近年大蒜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左右,居全区大蒜种植面积之首。多年来一直采用大蒜套种玉米或大蒜接茬种植大豆、水稻的传统种植模式,农民收入一度进入瓶颈期。如何引导农民在有限的耕地上挖掘更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及效益,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最现实的问题。今年大许镇在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形成了蒜椒套作、轮作的“双辣”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可观,在破解农民增收的难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双辣”在大许镇描绘着新时代富民惠农强村的美好画卷。
二是打造“两大”产业园区。通过高标准打造园区基础设施,目前大许镇基本形成了“西工东农”的产业布局,西部是徐州东兴机械电子产业集聚区,主要以机械制造、电力设备研发、电子商务等产业为主,目前已有江苏健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徐州硕勤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兆佳建材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入驻。东部是江苏徐海(国际)农副产品出口加工集聚区,主要以大蒜、辣椒“双辣”产业种植、销售、深加工为主,目前已有江苏农爱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德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
三是培育“四大”主导产业。大许镇立足实际,突出主攻方向,聚焦物流、电子商务和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精准发力,迅速做大规模、做高层次,全力构建以东部物流新城和大许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服务业;以徐州硕勤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双辣”产业为代表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电子商务和直播带货为代表的新型数字经济产业,努力在产业体量、产业层次、产业带动等方面寻求突破,打牢产业基础、壮大经济实力。
推建设、抓服务,“履职清单”顺民意
大许镇坚决贯彻“共建共享”发展理念,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履职清单”解决群众问题,增加百姓的“隐性财富”,促进“幸福大许”建设。
一是建设“有魅力”的城镇。大力开展镇容镇貌综合整治行动,深入实施占道经营、交通秩序、乱搭乱建等专项整治,加快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镇和江苏省健康镇创建成果。深化镇区垃圾分类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强化污染治理和执法监管;继续深入推进四美一清,完成大许污水处理厂扩建,太山污水处理厂新建,新建村级微动力处理泵站30个,确保房亭河水质有较大提升,全面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村更美。
二是建设“有温度”的民生。深入推进健康大许建设,有序实施大许卫生院提档升级和6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动大许消防站尽快形成战斗力,坚决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围绕让孩子上学更方便,规划建设大许小学中心校分校区和大许第二实验幼儿园,切实缓解就学难和大班制的难题。加快农村厕所革命,所有村实现公共水厕全覆盖。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村组道路、入户道路修铺,着力解决农村道路泥泞、出行不便等问题。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绿化美好工程,推动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三是建设“有秩序”的家园。坚决筑牢安全稳定的底线,拉升精神文明的高线,呵护人民群众的幸福线,妥善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突出党建统领、五治融合一体推进,全面推动网格化党建与网格化治理“两网整合”发展和“政法一条街建设”,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加快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走基层、察民情,“需求清单”暖民心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促发展办实事惠民生的核心作用,党员干部作为“民情收集员”,下村入户,广泛收集群众民意诉求,并做好记录、整理和反馈工作。把群众呼声最高的问题作为“四个领办”事项,建立“需求清单”,真正把群众最需要的事办成最满意的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集体经济促增收。板桥村党支部高起点谋划布局设施农业,积极推广、复制党员中心户赵新华种植大棚草莓的成功经验,为加快群众转变思想、提高种植草莓积极性,板桥村集体领办种植草莓,发挥党支部的“旗帜”作用,做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通过集体领办、党员带头、中心户指导,板桥村草莓种植面积已达2300余亩,吸纳400余名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带动20余户低收入户增收。
扎根基层解难题。广泛倾听群众意见,排定大许村“学习公园”等一批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每一个项目均组建一个工作专班,压茬推进。刘鹿村党员中心户在走访中,了解到群众种植葡萄产量低的困难后,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刘鹿村葡萄基地的大棚建设,并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对葡萄品种进行改良、传授种植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附件下载: